我们的房价未来会像日本那样国客信配,短期急跌后“跌”30年,还是会像美国经历08年次贷危机急跌4年,跌幅20%,再用10年翻倍?
那我还真的去认真研究了一下,通过各种“翻阅”资料,从城市化、房地产市场、刺激政策三方面对比中美情况,然后找答案。
那第一部分就是城市化。
别看咱们这个北上广早就是世界级的大城市哈,全国都有55个这个城市通地铁,那地铁数量也是全球第一。但说实话,咱们的这个城镇化的进度,其实才刚走到美国的1920年的水平。也就是说,进城的大潮还没有结束,美国是1840年开始城镇化的。
到了1920年哈,城里面的人的比例第一次超过农村,刚好是51.2%。有意思的是,1920年的美国跟2011年的中国,那几个指标是特别的像。城镇化人口占比啊,还有城乡差距啊,大城市“边缘”几乎是一个模子里面刻出来的。
美国后面有两次的大转弯,那二战后国客信配,有钱人中产都搬去了郊区,买房子带小院子那种,汽车文化就出来了。80年代互联网爆发,科技公司也搬去了这个郊区,出来一堆所谓的精品小城。
那2000年以后,又弄出了三个超级都市圈,差不多把一半的人都“装”了进去。咱们现在的2021年的城镇化率才64.7%,那跟美国1970年的水平是差不多的。制造业地位也像他们七八十年代“那阵子”,而且咱们的基建科技比那会儿的美国强太多了,所以未来大概率哈也会走人口往郊区分,搞几个大都市圈这条路。
换句话说,就是城市化远还没到头。
那第二部分就是房地产市场。
网上哈老有人说那个中国房子修太多了,然后房地产完了,但你知道吗?2023年,咱们这个城镇人均住房才1.07套,差不多就是美国1960年的水平。美国那会儿是到了1.1套以后,房地产没停,反而搞起了用旧的换新的,从那个老破小搬到郊区的新房子带花园,然后带车库,那种生活品质是直接飞升。
那现在咱们哈也有这个苗头。就大城市中心区的保障房的质量还真不差国客信配,那有的这个老旧的商品房,甚至不如保障房舒服,以后可能就会有更多人往这个郊区“搬”。那买洋房啊、小别墅啊,或吸点这个新的空气,那孩子的话也有地儿疯跑嘛。
这样一来,房地产就不是拼数量,而是拼质量了。而且啊,房子的金融属性是客观存在的。美国那边靠不动产投资基金,然后来发展房地产金融,不靠炒房,靠稳定的租金收益赚钱。这个路子对咱们来说也是一个参考,就说明房地产的行业还是有潜力的。
第三部分,刺激政策,再来看看政策对比。
美国08年的那次次贷危机,说白了就是大家贷款买房,然后“超”了能力,再加上银行的门槛放得很低,还打包这个次级贷款去卖证券,那最后整个这个金融系统就崩了。美国是怎么搞的呢?
第一,直接给这个银行注资。
第二,降息加量化宽松,钱放松点。
第三,就是帮那些快还不起贷款的人缓缓。
第四,就是减税,让大家敢花钱,敢投资,就这么4招。2012年的房价就开始大反弹,一直涨到现在。
那咱们现在其实也有点类似,发这个特别国债给这个商业银行“输血”,货币政策开始转宽松。像比如说“降”降准降息嘛,让这个银行跟房贷困难户协商延期还款,还重点发展科技和金融。
有美国的这个成功经验在这里摆着,那咱这个国家的楼市哈,它的这个未来不至于那么的悲观。
所以最后总结一下,就这三个方面,我个人觉得就是咱们这个中国房价以后可能会走美国的这条路,不太可能学日本“趴”30年那个样子。
信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